風力發電阻力大 台灣發展波折多

2013-07-13 12:39

https://web.pts.org.tw/hakka/news/detail.php?id=100084

<iframe width="320" height="26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Oj18Hmi06g"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風力發電阻力大 台灣發展波折多

【吳詩禹 林敬祐 綜合】 

台灣98%的能源仰賴進口,因此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尤其風力發電更是擁有發展潛力,不過台灣地狹人稠,目前在西部沿岸,陸域風機已經趨近飽和,接下來就是要往海上發展,開發離岸風機,只是也引起不少爭議,環保團體擔心影響生態,漁民擔心生計,究竟台灣的風力可以怎麼開發?來看我們的報導。 

台灣架設的陸域風車,已趨近飽和狀態,接下來經濟部能源局,要拓展的就是海上離岸風車,透過風能轉換為電力,經過海上變電站匯集電力,由海底傳至陸上的電纜線,最後併聯台電各個陸上變電所,提供家戶使用。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 蘇金勝:「淺海到深海這樣的方式,所以淺海的部分,大概是1.2GW(120萬瓩),深海的部分5個GW(500萬瓩),然後我們到2030年,就規畫3個GW(300萬瓩),能夠達到千架海陸風機。」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馬振基:「如果我們(風機)量夠的話,成本下降了,裝置的意願就高了,第二個就是我們這個電,能不能夠便宜到,或者政府能不能夠收購到符合經濟的效能。」 

設置離岸風車,光是成本就比陸域風車,大約多出3倍,工程浩大,學者同時認為,風機技術仰賴進口,沒有專為台灣設計研發,才會導致過去台灣風車,曾發生鹽化與受海水腐蝕等情況。 

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洪振義:「海岸的話我們都曉得,風大的話它有沙塵,然後再加上鹽分,都會影響到風機的運轉,再來有很重要的一個是,它的維修沒有本土化,至少我們買人家的機組,你要能夠自己維修。」 

環保團體更擔心,離岸風車設置後,可能會影響漁民生計,以及白海豚生態。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在英國那邊已經有幾篇研究,因為海上的風機,它長期的低頻噪音,因為我們知道聲音在水下,它傳播的速度又快又遠,對長期在那邊生活鯨豚的聽覺,是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台灣的風車倚賴進口,加上四面環海,又面臨颱風威脅,引起民眾擔憂風車安全,學者則希望可以推動在地化的風車產業,設定回饋機制,增進地方居民的工作機會,環保團體則建議發展小型風機。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根本不是說國外好,就拿來到台灣,我們台灣應該要發展自己本身具有特色的再生能源,所以應該是用小風機,那現在小風機有很多設置方式,像是水平軸那種沒有葉片的,其實那種是我在這邊生產,我這棟大樓直接供應。」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馬振基:「(小風機)它裝置比較容易,而且在移動也比較方便,那配合太陽能,所以我們現在就叫風光互補,有風或是有太陽能就互相補。」 

與其它發電方式相比,風力發電相對乾淨,另外台灣地處亞洲中心,具有發展風力發電的優勢,期望在政府制訂出規範後,解決業者與民眾間的爭端,這樣才會有利台灣的風力發電的發展。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