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機與白海豚搶地盤 政策環評:改避棲地1公里、先開發航道外側

2016-12-28 12:29

離岸風機與白海豚搶地盤 政策環評:改避棲地1公里、先開發航道外側

 

 

建立於 2016/12/28
 
本報2016年12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8日下午第306次環評大會,確認了經濟部「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的政策環評案,環評大會將距離白海豚棲地500公尺的建議,調整為1000公尺,也建議優先開發航道外側區塊,與打樁緩啟動從20分鐘擴大為30分鐘等措施。

國家政策要急起直追綠能,但離岸風力發電卻面臨衝擊只剩下60隻的白海豚,與野鳥保育問題。雖然為此展開離岸風電政策環評,並提出一些工程技術來避免侵擾白海豚,但環團卻直指這些都無效,要求風機的設置改為「先遠再近」,避開近岸11公里內、水深30公尺內的區塊。

2016-12-28_07-28-51

 

環團為白海豚請命,要求離岸風機開發改採「先遠再近」。賴品瑀報導。

 

雖然不像陸上風機由業者自由選址而到處引發爭議,離岸風機改為由國家整併規劃。經濟部能源局喊出2016年完成4架示範組、2020年完成離岸風場520MW、2030年離岸區塊4,000MW的目標。但能源局列出36個風場為潛力場址,主要集中於中部的西海岸,且六成位在彰化,仍有風場與白海豚、候鳥與漁業重疊的爭議。雖然能源局已提出與白海豚重要棲地有500公尺的緩衝地帶,但民間團體仍認為不夠。

「別讓綠色能源變成紅色能源!」環團擔憂白海豚的生存。更引先前立委陳曼麗所邀請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研究員麥希汶意見,強調依照香港的經驗,所有水下噪音減緩措施「都沒有用」,白海豚仍是嚇跑了。台灣西海岸環保聯盟研究員吳慧君強調,香港的白海豚還可以往珠江逃,但台灣的白海豚棲息地僅有台灣西部近海,是無路可逃的。

「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工程師王偉民,也替彰化環盟蔡嘉陽發表意見,指出近岸從觀音山、八卦山一段是候鳥入境的軌跡,與風機預定位置重疊,恐怕傷害鳥類。王偉民強調,此舉不只是傷害鳥類,也連帶影響了台灣的昆蟲、鼠類的生態,更進一步改變植物生態。

環團強調,他們當然支持綠能開發,但還是建議能源局改採「先遠再近」,先避開生態敏感地帶。目前能源局將近岸的區塊留給國內廠商,但國外業者選擇40至50公里的部分,表示技術可行。

吳慧君表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歐洲各國的離岸風機設置離岸距離平均45公里,但台灣目前36個風場的平均卻是19.35公里,更有一半離岸8.2公里以內。因此吳慧君批判,不能因為國內業者還沒有技術,就開發近海,犧牲了生態與漁業資源。蠻野心足協會理事長文魯彬也認為,目前近岸生態的相關調查資料不足,應該先開發較遠、生態衝擊較小的,留下3到5年的緩衝時間,把資料收集齊了,再檢討近岸風機的計畫。

此次大會,將原本距離白海豚重要棲地500公尺的緩衝地帶,擴大為1000公尺。但農委會所提出避開白海豚棲地苗栗龍鳳漁港至台南將軍漁港之間「水深15米」以內範圍,因為有漲退潮差問題,無法明確劃出座標,恐造成後續執法上的困難,一度打算刪去,但經討論後還是保留。

此外,環評大會也提出離岸風機優先開發行道外側區塊,待累積開發經驗及航道內側環境影響評估調查資料後,再考量航道內側的區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