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光電推生態指引 環團批無監督裁罰機制

2025-02-19 13:42

udn.com/news/story/7266/8558022

 

農地光電推生態指引 環團批無監督裁罰機制

 
監督施政聯盟、彰化縣環保聯盟、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及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今天舉辦記者會指出,該指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強制性,也沒有監管查核及裁罰機制。圖/監督施政聯盟提供

監督施政聯盟、彰化縣環保聯盟、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及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今天舉辦記者會指出,該指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強制性,也沒有監管查核及裁罰機制。圖/監督施政聯盟提供

農業部(前農委會)曾於2020年修法要求2公頃以上農地變更光電須經農業部審查同意,環保團體今天表示,農業部近期推出「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即使有出現石虎、草鴞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仍可開發光電場,且毫無監督和裁罰機制,要求應在農業設施屋頂及不利耕種地發展光電,莫讓綠電毀自然。

 

監督施政聯盟、彰化縣環保聯盟、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及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今天於「農地光電生態指引」第一場意見交流會議前舉辦記者會。

監督施政聯盟兼任研究員徐宛鈴表示,農地變更成光電開發,損失的遠不只是生態,還有對於淨零碳排最具貢獻的農地碳匯、微氣候、糧食安全等,該指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強制性,也沒有監管查核及裁罰機制,應針對能源開發進行整體政策環評、提出能源用地白皮書等上位計畫,才能有整體規畫和用地評估。

 

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會長黃惠敏表示,珍稀保育類的穿山甲扮演維持森林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台灣穿山甲野外族群密度可能高居全球之冠,這次農業部要訂定指引鬆綁農地光電的門檻,保護對象僅指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如石虎、草鴞,卻未將穿山甲及其他環境敏感動物列入,如今卻為了開發綠電而破壞自然生態,這樣荒謬的綠能政策實在無法苟同。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表示,農業部已公告不利耕作區和漁電共生區可供開發光電,並鼓勵農業設施發展屋頂型光電,目前仍有超過2萬公頃尚未被申請開發,經濟部和農業部應將更多的力氣放在屋頂型光電或這盤點出來的2萬公頃,但「指引」在法律位階上僅屬行政指導,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也沒有任何罰則約束,淪為橡皮圖章。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專員陳祺忠表示,如果農業部只是在能源署、經濟部及行政院等這些希望衝出光電發電量的部會和官員壓迫下,被迫打開農地變更光電大門,便是毀掉農業部生態保育名聲。

 

農業部回應,現行農業用地變更審查,是依據「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規定,由中央及地方農業主管機關依水利、地政、農務、水土保持、生態保育等多元面向進行綜合審查後,始作成是否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的決定,本指引草案僅就涉及生態部分提供指引,也非農業用地變更審查准駁的唯一依據。

 

農業部指出,石虎棲地並未完全開放設置光電,對於預定設置光電區域經圖層套疊,位於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已知出現區域,若為利用強度較高的廊道、覓食或繁殖地,建議不予同意變更。

 
石虎農地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