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璽安/報導
本月13日,一隻幼年雌性白海豚在台中海岸擱淺,這已是今年第二起白海豚擱淺案例,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以及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今(22)召開「誰來關心白海豚?」記者會,呼籲環保署及各政府單位納入國際研究,審慎評估離岸風場對白海豚棲地的影響。
白海豚與漁業密不可分
台灣白海豚是台灣的特有亞種,俗稱媽祖魚,分布在台灣西岸,全台僅剩七十隻左右,保育等級為瀕臨絕種。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教育推廣專員李孝濂指出,有些人認為海很大,白海豚受影響還有別處可去,但台灣白海豚只能生活在水深30公尺以內的地方,如果政府遵守離岸風機的政策環評,先設置航道外的風機,以先遠後近的方式進行,就不會這麼快影響到白海豚生存的空間,但是現在送入環評的、準備開發的或是已經在動工的,通通都是在近岸,將嚴重影響白海豚的棲息環境。
由於白海豚是海洋生態中的高等消費者,牠們的存亡在海洋中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力。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台電第一期離岸風機的示範風場所在地,不但是白海豚重要的棲息地,也是彰化非常重要的沙地漁場,更是西部最大的漁場,這樣的風場開發不但影響白海豚的生存空間,也會影響當地漁場的生態,將嚴重衝擊生物多樣性及漁業經濟。而在今日記者會召開的當下,環保署正在審查第二期的風場開發。
要綠能 不要血色電力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張書豪表示,目前台灣白海豚的族群數量極少,因此台灣一般會把歐洲的港灣鼠海豚當作台灣白海豚的參照案例,歐洲的研究顯示,20公里內的港灣鼠海豚都會受到風機興建的干擾,但值得注意的是,港灣鼠海豚的族群大小是數以十萬計,這不是剩不到幾十隻的台灣白海豚族群所能比擬的,因此台灣引用此數據時應更為審慎。
「我們支持綠能,只是綠能的發展不能造成台灣特有亞種的滅絕。」張書豪指出,目前科技部已安排一個幾億元的計畫,預計用三年來研究台灣的海洋生態及海景地形,可是這個研究還未完成,這些離岸風場開發已逐一進入環評,甚至已有4個開發案通過環評,更不用說這4個開發案離台灣白海豚的棲息距離都在3公里以內。
張書豪表示,相信業者會提供減噪措施、會使用先進的工法,但仍希望已通過的開發案在施工前先經過更謹慎的研究,並建議在環評程序中引入國際專業,公開施工資訊,讓第三方公正監督,同時擬定適宜的煞車機制,讓施工過程中能夠因應緊急狀況。
與國際接軌 創造三贏
台灣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讓白海豚擁有好的棲息環境時,人類也將有好的棲息環境,召開記者會的目的絕非要在「綠能發展」與「白海豚」之間做選擇,也不是在「漁業」和「白海豚」中間二選一。文魯彬說,台灣一直想要國際接軌,但在白海豚與風場開發的議題上,不但政府相關單位所採用的數據與國際頂尖的文獻有所出入,所作所為也與國際學者的建議背道而馳。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陳秉亨也表示,如果風力開發造成白海豚滅絕,不但重創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也將嚴重打擊台灣與再生能源業者的國際形象受,盼政府能夠依照政策環評的結果,採先遠後近的方式開發。陳稟亨並指出,國際上多位學者為保育台灣白海豚而組成了「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國際顧問工作小組(ETSSTAWG),他們發表的聲明獲得122位國際學者聯署,陳稟亨引用這份聯署聲明,建議政府保育台灣白海豚並推廣永續漁業,以達到綠能、漁民與保育三贏局面。
而在今日環保署審查中,台電主動提出將會退離白海豚4.2公里,台電第二期的離岸風機的開發案初審因而過關。
國際學者聲明重點如下: 一、 台灣白海豚族群數量極度瀕危,環評會議中以「暫時聽力受損」的噪音值作為評估標準是非常不夠的。 二、 為了避免白海豚滅絕,離岸風機應該要採用比最佳可行技術更好的方法,甚至考慮浮動式的風力發電機技術。 三、 離岸風機不只是工程對棲地的影響,也可能改變漁民的漁業行為,讓白海豚棲地更多漁業,增加白海豚誤捕的危機。 四、 台灣政府應該積極建立再生能源與漁民合作的機制,協助漁民轉型成永續漁業,謀求綠能、漁業、保育三贏。 五、 台灣開發單位舉用歐洲風力發電機興建完成之後,海豚會回到棲地的案例並不恰當,台灣白海豚棲地範圍狹小,無法有其他棲地可以避開施工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