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煉金術/共生難題多 政策面臨挑戰

2021-05-18 13:59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5465361

 

綠能煉金術/共生難題多 政策面臨挑戰

 
彰化王功一座蓋在魚塭上的小型風機發電場閒置多年,對養殖環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記者林奐成/攝影
彰化王功一座蓋在魚塭上的小型風機發電場閒置多年,對養殖環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記者林奐成/攝影

 

「太陽能板回收場在哪裡?」去年一場漁電共生會議在彰化大城鄉召開,會中砲聲隆隆,地方團體紛紛對「下鄉」的中央官員提出質疑,卻換來各單位互踢皮球。彰化不是特例,中央推動漁電共生缺乏完善配套,導致各地湧現質疑,綠能政策面臨挑戰。

 

首先,中央畫定的「漁電共生先行區」部分區位遭質疑。以彰化為例,中央去年召開漁電共生會議時,縣府人員反映大城鄉屬地層下陷區,養殖戶沒有合法水權,因此無法申請養殖漁業登記,也不能做漁電共生,但中央後來仍然將大城畫為先行區。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大城鄉地層下陷逾兩百公分,是一級地下水管制區,當地養殖現況上不合法,若允許水權,超抽地下水將加劇下陷。

 

龍膽石斑故鄉屏東枋寮三百卅四公頃畫入先行區,但新龍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林春來直言漁電共生不可行,養殖石斑魚每年每公頃利潤最高達一百至四百萬,漁民不願冒險做光電。

 

地方也憂光電恐影響養殖。儘管農委會水試所二○一八年透過實驗宣稱不影響養殖,但彰化養殖協會理事長楊福錦質疑,該所的文蛤小顆不肥美「市場競爭輸人,漁電不可能共生」。雲林台西也畫入先行區,但養出三屆冠軍文蛤的漁民李宗燦說,文蛤放養後就沉入水底不會移動,「需要陽光時不會跑去曬太陽」將成難題。

 

魚塭插滿立柱恐影響捕撈及整土曬池。高雄林姓養殖承租戶強調,「把土翻一翻殺菌比較好養,中間插柱子怪手沒辦法進去。養殖戶被夾在中間,土地不是你的,要做也不是你決定。」

 

廢棄面板處理也有爭議。楊福錦透露,去年中央官員來彰化召開會議,他詢問廢棄光電板的回收機制,未料官員互踢皮球,能源局推給環保署,環保署再推給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稱「委託協會招標,標到才能處理」。楊福錦追問中部回收場地點,政府迄今回答不出來。

 

針對地方砲聲隆隆的多項質疑,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副組長陳文深則回應,漁電共生以養殖為本,綠能業者興建設施前,會跟養殖業者溝通案場動線,不會影響收成或養殖程序。

 

 

 

 

漁民地下水地層下陷環保署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