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重金屬汙染農地今年是解禁大限,大多數農地現地改善工程已完成,還有72公頃未解列,預計明年中可如期解除列管,環保局針對汙染源頭持續追蹤,除了汰換老舊監測系統,今年向環保署申請追加3座水質監測系統,擴大布點,攔阻汙染源。 彰化以往因電鍍、金屬表面處理業數量龐大,含重金屬廢水非法排放,危害周遭良田,2013年起調查整治,列管面積達330公頃,為全國第一,集中在和美鎮、鹿港鎮、彰化市。 中央至今投入超過8億元經費,縣府歷經多年執行調查、列管、整治到土壤離場,經過改善整治通過驗證後「還地於民」,汙染嚴重土地須換土,但土壤處置是一大問題。 彰化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楊欣怡說,刨除後的汙染農土處理途徑少,且費用高,直到去年通過核可的再利用業者增加下,也協調廢棄物掩埋場使用汙染農土作為掩埋場覆土,去化問題才改善。明年以地力回復、離底層重建為主要作業,經調查有超過一半的土地改善後復耕。 北彰化汙染農地問題讓在地農產蒙上陰霾,有農會因稻米難推廣,轉型賣根莖作物與加工品,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近年已沒有農地大規模體檢,但汙染事業源頭仍存在,採樣工作必須持續,也要遏止農地工廠繼續長出來,防範再度汙染;即便上游農土檢測過關,也應針對出海口底泥檢測, 才可知道長時間汙染累積的情形。 改善汙染農地投入大量成本,楊欣怡表示,民國96年開始針對北彰化設置水質異常聯合應變處理平台,在有汙染疑慮的下游灌溉排水設置水質監測系統,108年陸續汰換成輕巧、24小時資料傳輸的監測設備,近期將增加到16個自動監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