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政策環評暴增3千公頃土地 環團痛批國科會
科學園區政策環評暴增3千公頃土地 環團痛批國科會生活2025/05/21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050229
科學園區政策環評暴增3千公頃土地 環團痛批國科會

國科會提出增設科學園區政策環評,但計劃書卻要2050年需求3千公頃,比過去2018年版本的600公頃還要暴增,質疑用水、用電、空污、廢棄物等恐大幅增量,還可能延伸強徵土地、破壞山林跟農地等衝突,國科會宛如黑店漫天喊價。(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國科會規劃新設、擴建科學園區,案件進入「政策環評」程序,今(21日)在環境部召開專案小組意見徵詢會議,但相關報告被環保團體痛批,國科會竟要求到2050年需地增為3千公頃,較2018年的2030年需地600公頃版本暴增,沒考量未來產業轉型,憂農牧用地遭覬覦、用水用電及污染大增。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指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第2次修正案需地面積從2018年的2030年600公頃,到2020年提出2036年需地1千公頃,到如今再提出2050年需地3千公頃,大量圈地企圖,卻無充分科學評估與產業分析,罔顧國土計畫的功能分區。
看首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認為,目前科學園區用水量已導致旱季用水緊張,需停撥農業用水,更質疑2050年增3千公頃土地的需求如何推估?用水、用電、空污、水污及廢棄物等也無法推估,難認報告所說的對環境「輕微負面影響」。
彰化縣環保聯盟研究員林政翰批評,政府草率幫廠商圈地的血淋淋案例,就在彰化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當初國家投入539億元,幫友達量身打造,最後卻遭放鳥,該地曾是農業精華地帶,15年過去,第一期出租率只有5成,第二期還沒開發,「這不是炒地皮,什麼是炒地皮!」反對沒有根據卻大量新設的科學園區。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棲地保育專員陳祺忠認為,台積電外移、AI產業落腳點已選好,許多電子產業也早外移中國、瞄準東南亞,加上美中貿易戰、美國關稅政策等,科學園區用地需求不可能大幅成長,也質疑說不出有哪些產業要進駐。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洪碩辰指出,目前科學園區開發面積4400公頃,如今還要增加一半,難以想像用水用電及廢棄物的增量,更質疑儲備用地3千公頃要從哪來?國科會說法含糊不清,質疑不外乎是強徵土地、破壞山林跟農地,繼續重演早期衝突跟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