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台灣紅樹林多由人為引入 僅剩大鵬灣為原生植物
news.pts.org.tw/article/746674
研究指台灣紅樹林多由人為引入 僅剩大鵬灣為原生植物

海岸邊的紅樹林是台灣濕地生態標誌性的植物之一,但國立中興大學學者分析1864年以來130篇國內外文獻發現,現存台灣西部紅樹林均非自然原生分布,僅剩屏東東港大鵬灣仍有百年海茄苳族群。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表示,「現在在西台灣這個地方所發現到的紅樹林,事實上幾乎都是在光復之後,由政府大面積廣泛去栽植,所以它並不是當地原生的族群。」
施習德表示,台灣西部海岸多為草澤、泥灘地、沙灘地形,紅樹林為清朝、日治時期由中國引入栽種,光復後從台灣其他地方移入,現今過度擴張造成水鳥無處棲息、招潮蟹特有種消失,以及排水不易形成水患等生態衝擊。
彰化縣環保聯盟觀察與研究報告一致,並強調芳苑鄉到濁水溪出海口一帶紅樹林擴張特別快,近年已多次舉辦疏伐活動。
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我們自己做記錄觀察,紅樹林不到1年就已經可以有繁殖能力去開花結果,相對於其他地方2、3年才會開花結果,在彰化是更快的,在河道的地方就已經被紅樹林堵住了,所以像這種地方都應該全面的清除掉。」
環團建議政府,河道出海口與地層下陷嚴重區域應全面移除紅樹林,其他海岸可疏伐,並發展再利用為生質能源。
學者則認為,日本、夏威夷皆全面移除紅樹林為國際趨勢,台灣新竹香山濕地也有成功經驗,呼籲主管機關編列預算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