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環團及立委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批評環評會議限縮公民參與,旁聽要點禁止民眾錄影形同「霸凌條款」,應立即修法。環保署回應態度強硬,認為過去訂定旁聽要點就是為了開放參與,「怎會是霸凌?」且環評相較其他部會的審查會議已非常透明,「歡迎比較」。 環評會議一向標榜公開透明,環保署前署長李應元更開啟官方直播,但環保署長張子敬去年宣布「落實旁聽發言秩序」後,環評會議開始動用旁聽要點拒絕民間直播,還要民眾謹守「三分鐘」發言原則。加上日前因防疫需求,民眾登記發言完後就要離席,不能在現場聆聽會議。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今天呼籲,環保署應修訂10年前的環評審查旁聽要點,並刪除「旁聽民眾不得錄影錄音」的霸凌條款。且現在環保署以防疫為由,明顯阻礙與限縮民眾參與權與知情權,中央惡例更成為地方環保局不敢擴大參與的理由。 環保署綜計處長劉宗勇今天表示,環評會議的開會資訊及相關書件都上網公開,過去有些小環評沒有直播,今年2月起也全部直播,因作業因素,直播完需要3天至1周上傳到Youtube,「政府審查機制很多,歡迎比較」。 劉宗勇指出,民國98年訂定的旁聽要點「等於是公眾參與先驅」,讓關心的民眾或團體可以申請旁聽、發言,多年來都依照這個機制操作,「怎會跟霸凌有關?」 由於現在是防疫期間,現在民眾參與環評會議,發言完就要離席,不能全程參與,環團不滿認為,有時開發單位基於錯誤事實發言,民眾不能當場反駁,而環評委員卻對此做成結論,根本是嚴重瑕疵。 劉宗勇則說,環評會議不能成為防疫破口,必須作進出管制,如果民眾對開發單位發言有意見,可以再登記第二輪發言,且環評委員有專業判斷,「開發單位是被拷問的單位」,最後裁判權仍在環評委員身上。 劉宗勇說,民眾登記發言以三分鐘為原則,但若發言內容跟環境議題有關,主席通常不會加以限制。環團要求修法,如果合理的話,環保署也願意研議。另外,最近幾次業務檢討都有建議地方環評擴大公民參與,雖然有些地方政府意見不同,但會鼓勵他們努力。 環評環保署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