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違法廢棄物「倒多少罰多少」 反南投焚化爐蓋在優良茶鄉
環團籲違法廢棄物「倒多少罰多少」 反南投焚化爐蓋在優良茶鄉生活2025/07/16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109591
環團籲違法廢棄物「倒多少罰多少」 反南投焚化爐蓋在優良茶鄉

環保團體與南投縣名間鄉民到環境部門口,抗議環保法令的刑責與裁罰過輕,難以遏止低成本高獲利的亂倒廢棄物等犯罪行為,並反對不當選址的焚化爐興建。(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環境部正在進行「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修法,召開多場研商會議廣納各界意見,但環保團體與在地鄉民則質疑與抗議,目前修法預告版本,違法廢棄的刑罰則過輕,難起嚇阻之效,呼籲提高刑責到10年以下,應判罰棄置每噸就收3萬到6萬元,「倒多少罰多少」,否則現行罰金上限1500萬元,相較數億元不法獲利,不成比例。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舉例,高雄馬頭山遭非法棄置上千噸廢棄物,清除處理費上億元,高雄市環保局僅罰6萬到8萬元、台南學甲爐碴案不法利得20多億元,但負責人郭在欽被起訴至今仍未判刑,28萬噸以上爐碴也尚未清除,無法相信環境部兩法草案可有效遏止非法行為,要求重罰行為人,應繳交清除處理費才能交保,否則羈押。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點出,修法加嚴再利用機構所產出的「再利用產品」之管理,卻忘了由處理機構產出的「資源化產品」,同樣也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問題。舉例曾有廢印刷電路板回收製成的玻璃纖維樹酯粉被送到屏東土資場露天堆置,溶出超標銅含量,還有高科技廠污泥未經處理製成合格產品,即被丟到河床、農田、山谷、魚塭等,這些資源化產品可能「假利用真廢棄」,應同步加嚴。
南投縣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成員陳美玲則控訴,政府垃圾管理的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誘因不足,導致業者與地方政府選擇成本較低的焚化方式,但焚化會產生空污與有害灰渣,南投縣府還預定在名間鄉新民村蓋焚化爐,名間是台灣最大茶葉產區,此舉嚴重影響茶鄉產業,感謝白沙屯媽祖200多年來今年首次遶境到名間,讓大眾看見焚化爐爭議,疾呼反對選址不當的焚化爐。
彰化縣環保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表示,廢清法修法最低本刑仍維持1年,遏止效果恐有限,且舉證非法所致的污染或危害健康等,非常困難,執法單位蒐證具極高挑戰,導致在台灣非法棄置「成本極低、風險低、獲利高」,主張最低本刑應調至3年,若在農田或生態敏感區應加重至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現行罰金1500萬元上限,但舉例高雄旗山非法填埋400萬噸轉爐石等,初估不法獲利8億元,或台南台糖土地遭回填7.7萬噸廢棄物,清潔處理費需10億元,建議判罰金額應採廢棄物處理費每噸3萬至6萬元標準,「倒多少罰多少」才能合理反映違法成本。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常務理事吳麗慧點出,學甲爐碴案依修法只能罰3萬到15萬元,對應21億元不當利得,如何遏止?環團與名間鄉民也在環境部高呼「南投垃圾須減量,拒蓋焚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