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環保署針對東西二、三圳高汙染潛勢農地檢出44公頃土地遭重金屬汙染,今年採樣頭汴圳的新圳、小新圳流域,再檢出28.7公頃土地汙染,難怪農民憤怒,土壤檢測到哪,哪個地方就被判死刑!整治永遠趕不上汙染的速度,電鍍集中到專區才是治本之道。
彰化市、和美鎮、鹿港鎮發展電鍍產業有長久歷史,當年土地管制未落實,工廠座落農地,13年前爆發了鎘米事件震撼各界。
從民國92年起累計至今,共檢出1720筆土地、373公頃受重金屬汙染,彰縣府爭取土地整治,至今列管土地570筆,100多公頃。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灌排不分,檢測到哪汙染到哪?環保局統計轄內被列管工廠共417家。農民憤恨地說,電鍍、金屬表面處理,又不是「點指成金」的神話,不遷到專區,投入再多整治經費就像「填海」。
彰縣府爭取,經濟部工業局協助成立彰濱電鍍專區,第一期可容納40家工廠,卻只有27家進駐,第二期共23.8公頃,有69家抽中,但尚未進入實質規畫。
彰化縣環保聯盟指出,只靠稽查或訴諸業者良心,根本不可能,電鍍專區的規畫容量或遷廠的速度都太慢,不能再牛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