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開到彰化鹿港洋仔厝排水靠近出海口的堤坊邊,司機好整以暇打開車斗,接著把廢棄木板等建材全部往外丟,這起去年5月中發生的偷倒案件,過程全都被彰化縣府裝設的天眼拍下。回到堤防現場,依舊能看到一些丟棄的營建廢棄物。
彰化縣環保局廢管科長林三能表示,「通常就是一些治安死角,民眾平常都不大會到的地方,尤其是在河川比較偏僻的路段部分。」
環保局表示,全縣有220條河川與溝渠,2020年起陸續選擇32處熱區與25處機動點架設攝影機,全天候監控違規偷倒行為,除了不肖業者偷倒,也不乏民眾騎機車亂丟自家垃圾。經統計近16個月,共有350件亂倒案件,內容物包含民生垃圾、家具、營建廢棄物,總計開罰80多萬元。
環團認為,政府善用科技設備是好事,但罰鍰顯然太低,導致類似事件抓不勝抓。
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指出,「這幾個案子裡面可以看到,350個案子然後罰了80萬,顯然罰金是非常低的,這業者會心裡想說,我這樣倒一次,我其實比自己去委交給廢棄物清理業者來看的話更便宜,2400元的一個基本罰金來看,其實是非常不足的,這個罰金應該再提高一點,至少6000塊起跳。」
環團建議修法,除了調高罰鍰最少6000元起跳,還包括全面在偏鄉大路口裝設AI辨識系統,只要滿載貨車進入空車出來就鎖定,以及犯罪者沒入交通工具、加重刑責,還有提高民眾檢舉獎金等,才能有效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