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渣「變身」再生粒料回填農地 環團憂成汙染漏洞

2021-08-21 13:50

udn.com/news/story/7266/5692156

底渣「變身」再生粒料回填農地 環團憂成汙染漏洞

 
彰化環保聯盟發現芳苑農地被回填底渣再生粒料,但有些外觀卻呈現粉狀、沒有固化,質疑未經完善處理。圖/彰化環保聯盟提供

彰化環保聯盟發現芳苑農地被回填底渣再生粒料,但有些外觀卻呈現粉狀、沒有固化,質疑未經完善處理

。圖/彰化環保聯盟提供

 

 

全台24座焚化爐每年產生近90萬公噸底渣(垃圾焚燒後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為讓底渣有處可去,環保署多年來推動底渣加工為焚化再生粒料,作為公共工程使用,但近年有少數回填至農地,用來幫農舍、菇寮等農業設施整地,外界憂慮若變常態,或為了消化底渣而偷偷濫倒,恐成為汙染農地的漏洞。

 

焚化再生粒料出廠前須確保符合戴奧辛濃度等環境標準,主要用於地方政府的公共建設、道路及管溝工程,或是港區造地填築,若製成「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及透水性後,也允許用在農牧用地。

 

中南部近年陸續有農業用地遭回填底渣再生粒料,彰化環保聯盟主任吳慧君表示,去年發現芳苑農地出現可疑廢棄物,經查發現是以「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名義用於菇類栽培場整地,外觀卻呈現粉狀、沒有固化,有些看起來甚至就是底渣原型,難以理解為何可以用於農地。

 

台南安南區多處魚塭5年前遭再利用機構業者非法填埋14萬公噸未經處理的底渣及廢棄物,後來遭到起訴,台南社大長期追蹤指出,這些底渣至今都還沒清理完畢,土壤及水質不但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隨風飄散到周遭魚塭及其他地方,若未經完善處理的底渣,重金屬含量都超過土壤管制標準,根本是毒害農地。

 

農地汙染層出不窮,有些回填物質連是不是合法的再生粒料都難以確定,雲林洪姓豬農表示,去年下半年,附近私人魚塭被人回填廢棄物,面積高達2849平方公尺,通常都是一大早,清晨五、六時就由卡車大量載來傾倒,現在土方約有一層半樓高,到底對方回填的是什麼東西,以及重金屬、有害物質是否超標,外界並不清楚。

 

他表示,下雨時附近雨水就會流向住宅區及畜牧區,甚至進入地下水,不僅被人飲用,連周邊的畜禽也會喝,該區距離他的養豬場僅200公尺,附近民眾也曾檢舉過,但環保單位來看過後就走了,而這塊魚塭被填滿後廢棄物後變成一座小山,傾倒的卡車就算被開罰也不怕,因為獲得的利益更大,再去尋找下一塊可以傾倒的農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