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治論壇 聚焦以民意監督政策
十多個公民團體,以及在地民代下午在台中,舉辦地方政治論壇。聚焦如何用民意監督政策討論。不少NGO團體認為,中央制定政策,往往在不了解地方的生態和訴求下制定,和民意產生落差。呼籲政策制訂應該跳脫中央角度,和地方加強溝通。
公民團體拿著標語,這回為了彰化濁水溪出海口,即將規劃設置綠能表達立場,希望政府站在地方立場,考量政策適當性,也反映出中央和地方,對於政策往往立場相左。十多個公民團體下午在台中展開對話,認為中央制訂政策,速度似乎衝太快。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中央想要推的東西,它就大力的做,快速像高鐵,導致有些問題其實很難去被克服,這個立場,我覺得是區域性,有點像北部人領導全台灣的概念,這樣(制定的政策)就很容易偏頗。」
長期從事環保運動的施月英認為,政策制訂往往,在沒有充分討論取得民意,也沒有足夠的調查資料支持,就貿然實施,導致和民意產生落差,最後走上街頭,陳情抗爭不斷。除了資訊不夠透明公開,也因為政治角力,和民意越來越遠。
南投公啥喙主持人張凱惠表示,「(因不同黨)中央說什麼,地方就會說這東西你(中央)以前說什麼,但你現在不是這樣說呀,它們(地方)就要起來Fight(對抗)。」
台灣生態學會前理事長楊國禎表示,「如果你(中央)不想要解決問題,你任何的公聽會、你任何聽證會,政治選舉的嘛,都只是形式。」
與會人士認為,在政治干擾下,政策往往無法經過充分討論,淪為形式化和政治支票,也和民意拉鋸產生拉鋸。公民團體認為,應該建構雙向溝通平台。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表示,「希望創造一個溝通的平台,對話的平台。而不是說一個政策,不管是地方政策或中央政策,直接就這樣制訂下來。」
公民團體認為,政策制訂應該跳脫中央角度,以在地出發,建立雙向溝通的模式,才能獲得充分討論,也避免國家成本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