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環評會議限20人發言 環團批公民參與倒退
四接環評會議限20人發言 環團批公民參與倒退
民眾輪番上台發言,今(2025)年1月17日,環境部舉行協和電廠改建、四接案的第六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當天登記發言民眾超過50人,開會時間達9小時,案件最後兩案並陳送入環評大會,環境部已經安排下週三進行審查,但此次發言民眾只限制20人。
環境部環保司長徐淑芷表示,「我們會公開抽出20個可以進場發言的民眾,抽到的民眾可以把他的籤轉讓給另外一個人,但只能轉讓一次。」
環境部表示,超過人數以抽籤決定、不分正反立場。對此,環保團體批公民參與大倒退。
持續反對協和改燃氣的在地團體強調,上次審查根本沒有釐清爭議,環境部限縮民眾發言,坐實是「經濟部小弟」的封號。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王醒之認為,「簡直就是大開環評倒車,為台電開綠燈的同時,還幫忙踩油門。不過就是從過去的黑箱環評,升格為現在的縮水環評罷了。」
也有環團批評,環評不應該只是讓開發案過水,而是要解決爭議。民眾參與環評只能講3分鐘,又被限制人數,用抽籤方式決定並不公平。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太誇張,那我是開發業者,我會動員很多人,然後來稀釋你這些人,這樣公平嗎?不公平啊。我們是要解決問題,不是讓大家講一講就結束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負責任的態度。」
環境部主任秘書蔡孟裕回應,「環評的審查不是全民公審,不是動員多,聲量大就能決定結果。環評的審查是專業的審查。」
面對環團批評,環境部強調,20人發言人數是根據旁聽要點規定。民眾即便沒有登記到發言,也可以書面表達意見。至於未採用正反方各推派10人發言,是因為希望保障第三方意見表達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