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 環團籲成立海洋部保護白海豚

2017-06-08 12:03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6-08/88751

世界海洋日 環團籲成立海洋部保護白海豚

新頭殼newtalk |  台北市報導
環保團體8日呼籲政府應儘速成立二級機關統籌海洋事務,才能有效處理白海豚等海洋生態危機。   圖: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提供

今(8)天是「世界海洋日」,201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海洋四法」,卻因爭議而暫緩施行至今,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環團今(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面對氣候變遷與海洋資源管理,政府應儘速成立二級機關統籌海洋事務,才能有效處理白海豚等海洋生態危機。

昨日立委賴瑞隆、Kolas Yotaka呼籲行政院人力行政總處儘速提案成立「海洋部」後,環團今天共同呼籲指出,蔡英文總統也曾於選前發布「海洋政策」,支持設置海洋委員會。然而,2015年「海洋四法」通過至今快2年,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國家海洋研究院已經通過三讀快2年,卻持續擱置,政府應該加快腳步。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陳秉亨表示,在現今的政府架構下,負責保育單位是「農委會林務局」,但光是陸地生物保育就讓林務局忙不過來,更別說海洋生物保育;舉例來說,台灣西部海域的特有種「台灣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在漁業運用底拖網與流刺網、填海造陸工程造成棲地消失、空氣與水污染、出海口淡水減少、水下噪音等5大威脅下,族群數目剩下不到75隻,面臨「極度瀕危」狀況。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研究專員孫瑋孜皆表示,目前台灣海域生態、環境、資源等基本資料匱乏,有礙海洋保育、永續開發,更不利於賠償的實際執行。環團舉例說明,2001年「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與2016年「德祥台北號擱淺事故」,由於基本資料匱乏,導致無從正確判定賠償金額

他們也強調,對於海床地質與底棲生態缺乏暸解,使得能源局主導的「千架風機計劃」離岸場址,因為廠商成本考量,只選擇「海深50公尺」以內區域,而非台灣海峽風力最強區域;而海床地質與離岸風機打樁時的噪音傳遞效率有關,地質資料的缺乏,影響噪音傳遞模擬的正確性,導致依靠聲音溝通、覓食與繁殖的台灣白海豚及其他鯨豚、石首魚等生物,在缺乏審慎評估的離岸風機開發計畫下,面臨生態浩劫。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彰化擁有全國最大最寬廣的泥質潮間灘地,吸引過去「國光石化填海造陸開發案」,水域水深50米內也具備全國最廣範圍,因此是當今蔡政府規劃最大離岸風電設置場域。然而,過去40多年台中港、彰濱工業區及雲林六輕填海造陸,工廠營運排放大量的污廢水,讓中部海洋及海岸生態遭受破壞。

施月英也指出,漁民違法使用3海浬底拖網情況嚴重,然而,彰化海域水淺,海巡署出動查緝船隻時,要遠從台中港出發,到彰化需1、2小時,且船隻只能在水域較深外海而無法靠岸,導致徒勞無功。因此,需要成立「海洋部」投入更多經費,派遣海上警察、購買適應海淺水域的查緝船,並設置海域監測站,才能有效維護台灣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