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陳韋綸

苗栗苑裡居民反對英華威公司設置風機距離民居太近而展開的絕食行動至今(4/15)進入第9天,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聲援;來自北海岸的三芝、新屋與彰化等地、同樣受到風機威脅的居民,以及青年樂生聯盟等聲援團體,來到能源局前靜坐現場,共同宣佈成立「全國反瘋車聯盟」。能源局則邀請英華威與居民展開協調,但最後連會議主席能源局主秘陳玲慧希望英華威暫停施作、挪移風機「帶回去討論」的結論,都沒有被英華威公司接受,協調破裂。自救決議繼續於能源局前絕食,並將升高之後的抗爭,新屋、三芝與彰化居民也以靜坐方式,加入抗爭行列。

苑裡居民在能源局前的絕食行動,圖中戴毛線面罩者為60歲的陳清海,絕食已經第9天。(攝影:孫窮理)
「英華威把全台灣海岸的居民,都拉到一起,大家鬥陣」,今天各地受到風力發電威脅的居民,在能源局前聚在一起。(攝影:孫窮理)彰化境保護聯盟的施月英(右),認為台灣電力備載容量過高,根本不需發展多餘電力。(攝影:孫窮理)居民談到對風機的恐懼,聲淚俱下。(攝影:孫窮理)能源局電力組組長李君禮(右)拒絕讓「非苑裡」地區的居民、公民團體參與協調會,並拒絕媒體參與採訪。(攝影:孫窮理)

居民從11日展開在能源局前的絕食抗爭,至今能源局長歐嘉瑞從未出面接見居民;協調會前,居民要求能源局與英華威出來面對群眾並公開協商,不過遭到能源局電力組組長李君禮的拒絕。此外,能源局也不允許「非苑裡」居民的公民團體參與以及媒體的採訪。協調會上,居民要求全面停工、等待與居民取得共識後才可動工。但是英華威(通威)態度強硬,表明「不可能停工」。兩方最終協調未果,陳玲慧企圖作出「將兩座有疑慮的風機,讓通威公司人員帶回去與公司審慎研究,居民是說暫停施作或者地點移挪,這點請公司作通盤思考」的結論,不過仍遭英華威悍然拒絕。自救會委任律師林三加批評:能源局作為一個行政主管單位,卻未盡到保護人民安全的職責,「政府機關太軟弱,不知道自己為何存在,現在明顯屈從於廠商。」他也鼓勵居民,無論是法律行動或者是實際抗爭,都需要繼續努力。

李君禮出面邀請居民入內協調時,還是強調能源局只能依法行政;目前此案已通過環評,因此業者可以合法施工,能源局僅可就「情理」部份盡力溝通。針對環評本身的爭議,他則撇清為環保署的職掌。

林三加表示,發展再生能源是台灣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契機,但是不能「粗暴地發展」。他批評英華威公司所說的「適當地點」、「民眾參與」、「妥善管理」全部沒有做到,相反地,在環評書中只有「單一地點」,「沒有替代方案」、在苑裡「沒有辦過說明會」,「沒有和民眾討論與雙向的溝通」。面對居民的反對時,更是只想用錢來打發了事。

發展大型風機的英華威,可以說壟斷了台灣的風力發電產業,更是各地反風機社區的共同敵人。來自新屋的葉斯桂說,在英華威2007年的新屋、觀音風場環評報告書裡,桃威(英華威子公司)自己做的民意調查,「完全不考慮接受」風場的民眾佔大多數,但該報告卻將居民敘述為「年長、未受教育、不識字,並且對現金社會環境不了解」的人,態度之傲慢、對於居民意見之輕蔑,可見一斑。如果遇到居民反對,英華威便找地方頭人或政治人物簽名背書,甚至拿錢擺平,已達成自稱的「溝通協調」。

新屋、觀音的風場環評報告裡,英華威製作的民意調查,支持建風機機的人比例較低,但是在環說書中,英華威卻直接以居民「年老、沒有過教育、不識字」等理由,排除這些反對的民意,傲慢的態度躍然紙上。(資料來源:「桃園縣觀音鄉及新屋鄉設立風力發電廠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定稿本)

不過新屋是一個成功將風機擋下來的例子。居民反對聲浪強烈,在經過桃園縣政府、環保署的協調後,達成「設置風機到得到村民同意、300公尺內居民要有3分之2同意」以及「進場測量要得到村長的同意」等幾個條件之後,英華威公司暫時知難而退,沒有進入新屋。

繼新屋後的是北海岸的三芝;居民賴滿足回憶:2年前同樣是現在春分雨水時節,農民放下要插秧的農地,來到台北露宿絕食,就和今天苑裡居民所遭遇到的情況一模一樣。英華威公司做的「民意調查」,80幾歲的老人能簽出漂漂亮亮的字體,同意的簽名筆跡,許多都是一樣的,而「公開說明會」,邀請的對象只是地方政治人物。同樣來自三芝的黃文慶說,從新屋到三芝,事情是有往前進展;「2007年的新屋,是連『距離』這種東西都沒有概念,後來知道有35到39公尺,就是風機葉片這種安全的距離」,事實上,一個大型風機基座高76公尺,加上葉片半徑30幾公尺,合起來100多公尺,差不多33層樓高,不要說噪音問題,假如颱風來把風機吹倒,鄰近100公尺之內都要遭殃。到了今天,知道風機有「噪音」問題,因此必須維持一定的距離。

「真的要感謝英華威公司,把台灣海岸線的居民都拉到一起,大家鬥陣。」黃文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