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聲明】我們要乾淨綠能,別讓風機成了白海豚滅絕幫兇 要求能源局撤除離岸風電區塊26-29號

2016-07-14 16:02

【聯合聲明稿】2016/07/14

我們要乾淨綠能,別讓風機成了白海豚滅絕幫兇

要求能源局撤除離岸風電區塊26-29號

台灣瀕臨絕種的白海豚族群數量非常危急,不容海域有重大的環境破壞和汙染,依據林務局最新資料,2015年僅存60隻,從2007年99隻到現在,短短幾年失去39隻,平均一年死亡數量高達5隻;而在2012年間也發現白海豚幾乎沒有任何繁殖紀錄,粗出生育率為0(郭毓璞,臺灣西海岸中華白海豚族群之時空變異,2013年) ,此時此刻任何些微的干擾,都可能會讓白海豚的存亡走入無法挽回的處境。

我們不反對政府積極發展綠能、推動離岸風電,但是應該確實將生態、漁業衝擊降至最低,以減緩白海豚族群持續減少,但是此時新政府為了發展離岸風力發電,大面積壓縮白海豚的生境棲地,我們呼籲政府請讓台灣白海豚繼續活下去,離岸風機政策移除第26號-29號區塊,遠離水深30公尺的水域,增加緩衝範圍,讓白海豚可以繼續悠游台灣西海岸。

根據國外研究,離岸風機會對海豚造成的傷害,包括主要施工期間的打樁、施工船隻頻繁進出、纜線鋪設及運轉期間的水下噪音等等,尤其是一些高頻震波,更會傷害海豚的內臟致死或損及聽力,進而無法找尋食物。

環保署於7/12環評委員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通過「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要求能源局在補正資料後,即可送環評大會決議,環保署雖提出許多規範,但是風機距離白海豚重要棲息地的範圍只有短短的500公尺!在水下的噪音具有放大效果,根據國外研究已經指出,水底下噪音對某些敏感的海洋哺乳類的影響高達80公里,更何況台灣白海豚是瀕危物種。

林務局提出調查結果顯示95%以上的白海豚多出現在15公尺水深位置,然而,這是基於不夠完備的調查所得出的結論,目前進行的白海豚調查多在白日、以目測方式進行,然而在超過15公尺深處也有發現白海豚的紀錄,顯示15-30公尺水深也是白海豚可能的活動範圍,更別提我們對於夜晚、黎明前白海豚的行為模式一無所悉!

此外,水深30公尺的海域不僅是白海豚的生活棲地,更是重要漁場,是白海豚賴以維生的食物來源,包括石首魚、海鯰魚等。根據刊登在2009年Integrative Zoology的Soundscapes and the sense of hearing fishes科學研究指出,聲音的傳遞對於許多海洋魚類極其重要,海洋魚類會透過海洋環境中的各種聲音,進行各種行為,包括定位與遷徙,藉此尋找魚類適合的棲地環境。而石首魚與槍蝦發出的聲音,對於該海域整體漁業資源永續再生的重要性,至今仍未完全解謎,如果漁業資源枯竭,白海豚就算沒被吵死,也會餓死。基於環境保護中的「預警原則」,應該留有更大的緩衝區,給漁業資源與白海豚存活的機會。

在目前的規劃中,160支風機緊鄰白海豚重要棲息地,第26、27、28、29號區塊風場,每個風場至少架設40支,離岸有6-8公里,儘管水深超過20公尺,但是160支風機的位置就緊鄰白海豚棲地,這樣的緩衝地帶絕對不足以減緩對白海豚族群及其生態系中海洋魚類的衝擊,尤其針對水下噪音的干擾,環保署對風機營運期間,例行維護船隻的航行、建體共振等干擾如何避免或減輕,應該儘快提出具體而嚴格的高標準規範,展現政府創造雙贏的決心。

對於台灣綠能的未來,環保團體和開發單位、主管機關能源局同樣關切!綠色能源或許還有很多選擇尚待政府投入研究,然而相較於族群數量僅有60隻台灣白海豚的未來,其未來命運眼前就已岌岌可危,同時也是掌握在我們這一代手中!為了綠能發展和白海豚的雙贏未來,我們嚴正呼籲能源局將26-29號區塊從開發計畫中撤除!

共同聲明團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https://c1.staticflickr.com/9/8744/28017129980_fd4bc2a6c2_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