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提納管改善計畫挑戰大 環團憂農地更破碎化

2023-12-22 13:36

news.pts.org.tw/article/672801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A9lJMRNOKxU?si=WYukYUGN9aRYER1T"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工廠提納管改善計畫挑戰大 環團憂農地更破碎化

楊旻峰 彭煥羣/中部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台農地違章工廠全面納管、就地合法,是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的特定工廠登記辦法,過了今(2023)年3月19日之後,申請納管提出改善計畫的工廠必須在核定日起2年內完成,才能取得特定工廠登記,接著還要完成土地變更,才能完全合法。工廠業者直言挑戰很大,環保團體也擔心,農地將更為破碎化。

機器反覆打磨,一支嶄新的板手就完成了,從事手工具加工產業的葉振福,工廠占地近千坪,就位於山坡地保育區上。

他曾經取得臨時工廠登記,政府修改《工廠管理輔導法》後,目前正在申請特定工廠登記,身兼台中市特定工廠促進會理事長的他認為,農地工廠遍布,與台灣早年客廳即工廠的生產模式有關,工業用地早已供需失衡。

工廠業者葉振福認為,「政府的改革步調跟不上實際上的步調,所以說一些工廠的設立,找不到工業區嘛,而且當時為了經濟發展,政府好像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全台農地違章工廠4萬6千家,《工輔法》明訂給予2016年5月前既存低污染工廠轉為合法的機會。從2020年3月20日特定工廠登記辦法開始施行,2022年3月19日以前申請納管,2023年之前提出污染、消防安全等工廠改善計畫,並繳交營運管理金,最慢在2030年前取得「特定工廠登記」,2040年前將土地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完成就地合法。

另一家在台中從事工業包材的工廠業者,目前已經取得特登,準備進行土地變更,條件之一是必須在工廠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且面積不能低於50%,他們坦言舊廠屋頂承重與後期翻新都會是一大挑戰。

工廠業者蔡承宏說道,「我們是不是要先設置了才可以變更,但是你現在設置在一個很舊的廠房上面,那我未來要翻新呢?因為你到時候重蓋的話,你的屋頂面積可能跟現在的屋頂形式也會有差異,也不一定可以完全相容。」

業者想要就地合法,不僅法規複雜繁瑣,土地廠房是否為自有,也影響到動輒上百萬投資改善的意願,加上土地變更還要求2公頃以下特登工廠,與相鄰農地交界處必須設置1.5公尺隔離綠帶,對於只能內縮的工廠來說,等於要拆除基柱重建。

工廠業者葉振福提到,「最少要1.5米的隔離綠帶,可是它的基柱大部分都在最旁邊了,1.5米拆下去,整個廠房大概就報銷了啦。照現在的法規,能夠去做土地變更的,大概不會超過5%。」

台中市經發局副局長李逸安表示,「那法令很多啦,都市計畫相關的法令,可能牽涉到山坡地、水保等等相關法令規定,所以他們有些時候對他們業者來講,他們要懂得這麼多法令規定,事實上有些困難。」

不僅農地工廠合法之路突顯法規體制的問題,投資報酬率過低也讓業者考慮再三。

但這樣的政策讓環團更不滿,農地違章工廠密度同樣嚴重的彰化縣,當地環保聯盟就認為,特定工廠登記等同讓工業區集中管理的誘因消失,而全台8500多家放棄納管或申請被駁回的農地工廠,以及2016年5月20日以後新建的未登記工廠,即報即拆也是淪為口號,因為地方政府的稽查人力和經費完全不足。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主任吳慧君表示,「這工廠只要被停業之後,它在認定上就不屬於工廠了,所以它也是列入近萬家排拆裡面的名單,所以即報即拆真的就只是一個口號。」

環團擔心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將讓農地破碎化,卻依舊無法控管污染問題,且特登有效期限20年,一旦土地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即便將來歇業地目也無法變回農地,台灣農業將走上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