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2013-07-21 18:16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07/21/2013 - 17:37
台灣地狹人稠,石化廠不論蓋在哪裡,都無法避開人群密集地區,翻開台灣60年的石化發展史,發現在成就經濟發展同時,環境、人民也付出不小的代價。60年後的今天,當民間開始反思石化業與土地的糾葛,包括中研院院士、上千名學者連署反對擴張石化業,甚至十多萬民眾願意集資購買濕地。政府要思考的是,繼續擴張石化業,是否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

採訪/撰稿 朱淑娟
攝影/剪輯 陳慶鍾

目前台灣是全球第九大乙烯生產國,如果再加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台灣將躍升為第六大生產國。相較於其他乙烯生產大國,不是地大物博、就是產油國家,台灣國土有本錢發展石化這種高污染產業嗎?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認為,如果現在停止所有的石化業投資,台灣經濟會減緩,生產會降低,也會喪失很多就業機會。

地狹人稱的台灣 可以成為石化王國?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質疑,過去台灣創造很大的石化產值,現在應依現有狀況去調整,而不是再往上爬,「這是一個迷思。」

此外,為了方便運輸,包括林園工業區、麥寮六輕、以及規劃中的國光石化,都靠海設立。有學者認為,台灣海陸風盛行,隨著海風吹起,石化廠的污染物隨風飄散到沿海各地,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相當大。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分析,這樣會使台灣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受到PM2.5(細懸浮微粒)的影響大,例如國光石化一年會因為PM2.5的關係,死500多人。如果加上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所關心的PAHs(多環芳香烴),可能會到800人。

國光石化違反國土計劃

另外從國土規劃的角度,學者也認為,台灣國土脆弱,環境的容受力低,本來就不適合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以國光石化選擇的區位來看,就已經違反國土計劃法草案。

國立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從國土規劃角度分析,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濕地,是一級的國土保育地區,而一級的國土保育地區管制項目包括:維持原棲地自然狀態之進行,不得排放廢污水、不得挖取砂土。結果我們還在這裡抽砂填海造陸。

雖然學者從健康風險、國土規劃角度,認為台灣不適合再擴張石化業,但經濟部認為,石化業是台灣經濟之母,不擴張石化業,台灣經濟就會衰退。而且也會因為上游原料減少,流失台商向台灣採購的機會。

怪獸理論惹爭議

杜紫軍表示,決定要不要再發展石化業有三個原則,最重要的是台灣經濟要繼續成長,而成長的狀況下需要石化業。如果不維持這種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可能原本在台灣的供應業者直接移到當地去生產,就地供應。

經濟部指出,另一個必須興建國光石化的理由是,有助於建立泛中油、台塑雙石化體系,一來分散資源風險、二來牽制台塑六輕配合國家政策。然而這種不顧一切的「養怪獸、治怪獸」理論,更加劇社會的撕裂。

杜紫軍認為,目前中油的石化生產量只有台塑的三分之一,中油希望在五輕停產後蓋國光石化,就是希望讓兩邊的供應量接近平衡。不管是從經濟安全、或從社會調整角度,維持雙體系是最安全的。

沒有公民參與的石化政策

政府強調台灣不能沒有石化業,然而選擇權不見得掌握在自己手裡,如今石化業面對居民反對、中下游嚴重外移中國、中國又積極擴建石化上游原料,種種因素都使得未來台灣石化業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侷限。

爭議從未被釐清,只見政府運用強大的行政資源,刊登廣告為政策辯護,讓政府與民間的撕裂,愈來愈嚴重。

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政府用廣告告訴民眾,你如果不同意的話,多久就沒報紙可看等等,「用嚇人的方式來治理國家,是非常不應該的。」

在沒有任何公民參與下,經濟部訂出「石化工業政策環評書」。2010930日工業局在台中舉行公聽會,只見會場發送文宣品,且只由工業局做政策簡報。把公聽會當成政策宣導的場所。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當場抗議,最後才改成由工業局、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各報告15分鐘。然而,即使環保團體、趕來聲援的大社工業區石化受害居民,提出許多證據反對擴張石化業,但公聽會結束了,工業局當場宣佈,政策環評11月底,將送環保署審查。

到目前為止,台灣所謂的公民參與都只有虛假的外表,而這場公聽會更是赤裸裸見證這個虛假。舉辦公聽會、說明會並不是真心想聽民意,對於民眾的發言,採不採納全看官方的意思,最後公聽會、說明會只淪為跑程序的工具而已。

舉行聽證會釐清爭議

政府掌握了政策的詮釋權,而且是「一定要」的詮釋,民眾所接收到的是片斷、破碎、甚至被扭曲的訊息。朱增宏提議,政府應舉行聽證會,讓正反意見充分辯論,台灣石化業的未來,也應交由全民來決定。

朱增宏說,既然爭議這麼大,應該來花一點時間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有這麼多不同的人在支持跟反對,那為什麼不把它釐清呢?

過去在一切拼經濟的年代,社會成本從來都不在石化業的考量範圍內。如今雖然社會成本漸漸受到重視,但贊成及反對石化業擴張的學者,各自提出不同的成本效益評估。這部分也應透過公開辯論取得共識。

廖本全也贊成舉行聽證會釐清爭議,他並強調政府一再表示石化業產值有多少、GDP有多少,「我並不反對談這個東西,但你要談請談清楚」。包括,為了這些產值、GDP成長,要搜括多少台灣社會既有資源。第二,政府要講清楚的是,那些產值、GDP進了誰的口袋?

 

另外,除了還在討論階段的國光石化、六輕五期,過去已經營運多年,包括五輕、林園工業區、六輕、以及中下游的仁大工業區,居民已要求限期遷廠。這些既有的石化廠何去何從,也應該透過充分的公民參與,讓社會取得共識。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台灣發展石化業60年,許多石化業帶來對環境、人民的危害,其實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都已陸續顯現,石化廠火災、廢水污染、空污對附近民眾健康的傷害,不是現在才有。只要到高雄縣市一些老石化生產區附近問問居民,就知道這三、四十年來,居民時時刻刻都與這些污染共存。

經濟、環境、健康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有些東西只要失去了,就不會再回來。經濟發展不是一切,比產值更應該被優先考慮的,是人民、是土地、是社會正義。

而唯有奠基在人民、土地、社會正義之上的經濟,台灣人才能享有可長可久的經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決定我們究竟要什麼樣的未來。

- See more at: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9%80%99%E6%98%AF%E4%B8%80%E5%A0%B4%E5%83%B9%E5%80%BC%E4%B9%8B%E6%88%B0#sthash.959jZg16.dpuf